欢迎您访问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脏内科!
心脏内科官方微信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GW-ICC 2019 | 陈义汉:三十载风雨,铭记初心,再次扬帆续写新的辉煌-长城会主席访谈

发布时间:2019-10-09 15:55:49 点击次数:1430

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是中国心血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参会人数众多、专家阵容强大、对中国心脏病学领域最新趋势的思考和引领,还在于长城会因为有理想而不断探索,因为有创新而始终充满活力,并因此而受到中国心血管医师乃至全球同行的瞩目。今年的长城会恰逢“而立之年”,三十年来长城会栉风沐雨、开拓创新,从一个只有几十位医师参加的学习班,成长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心血管学术会议之一。其中有很多成就、体会和经验值得总结。为此,《门诊》特邀本届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教授接受专访,与读者一起回顾长城会走过的三十年历程。


《门诊》:年届“而立之年”的长城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学术会议道路,是新中国心血管健康事业70年发展的缩印,作为今年长城会的轮值主席,您能否概括和总结一下长城会三十年走过了哪几个阶段?其中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有何重要意义?


陈义汉院士:长城会由我国著名心脏病学家胡大一教授和意大利心血管专家German Di Sciascio教授创始于1989年。大会创始主席胡大一教授以其战略慧眼和使命意识,为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注入了创新、引领的文化基因;第二任主席马长生教授、第三任主席韩雅玲院士和第四任主席张健教授高瞻远瞩、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创新不竭。他们在长城会的画卷上续写了一部又一部崭新的篇章。

从1989年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初创至今,三十年风雨兼程。从会议创始时期的技术引进、人才培养,到九十年代末的技术培训,再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医学整合和国际交流,最终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万人盛会时期,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始终勇立潮头,与时俱进。时至今日,长城心脏病学会议通过不断加强的全球学术交流与合作,历久弥坚,日趋壮大,已成为心脏病学领域的“国际直通车”,并成功跻身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心脏病学学术会议之列。
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成长发展是一部薪火相传、前赴后继、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今天,中华民族正昂首阔步走向伟大复兴,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新时代,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控也转入攻坚阶段,更需要我们扩大交流、加强合作。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必将以更加开放、包容、自信、豪迈的姿态走向未来,引领中国心脏病学事业蓬勃向前发展。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为促进全人类心血管健康事业的发展,长城心脏病学会议一定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始终恪守“健康理想,理想健康”的永久主题,一贯秉承“引进、创新、合作、发展”的宗旨,坚定贯彻“学术、开放、引领、传播”的方针,在老一辈的无私奉献、海外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以及无数中青年学者的勠力同心下,经过三十年的耕耘与厚积,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已从最初的百人会议发展成为今天覆盖亚太、面向世界的万人盛会。长城心脏病学会议从单一学科发展为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医学盛宴,从单一面对面的传统会议发展为集成网络直播、多媒体互动、数字化管理为一体的立体会议,在我国心脏病学领域乃至整个医学领域独树一帜。




《门诊》:三十年来长城会始终秉持“引进、创新、合作、发展”的宗旨,在新技术推广及理念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请回顾一下长城会倡导及推广的新技术、新理念主要有哪些?对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陈义汉院士:首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是我国第一个采用电视转播演示技术的示范会议,实现了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转播,并由此开启国外专家对我国医生进行培训的先河;1994年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率先在国内会议上采用“微波”传输技术进行手术直播,逐步将长城心脏病学会议从普及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平台推向学科融合与智慧碰撞的开放学术平台;同期胡大一教授开展全国ICD注册登记、举办药物临床实验研讨会,建立专业数据库,并与多个国际学会进行官方合作;出版多部著作以促进心脏病科普宣教,实现从普及和推广射频消融和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到心血管疾病防治综合培训的转变;进入21世纪以后,长城心脏病学会议走入学科融合、医学整合的新阶段,倡导学科对话,并将预防康复和慢病管理作为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重要议题,将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精神升华为高举“公益、预防、规范、创新”四面旗帜和“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以上均是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倡导和推广的新技术及新理念。

这些新技术和新理念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心脏病学医师临床诊疗水平和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不断突破和提高,推动了医患双方共同防病治病,引领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不断发展前进。




《门诊》:每年长城会都有不少亮点值得大家期待,也是会议之前大家所关注的焦点。请问今年长城会在内容安排、日程设置上最重要的更新有哪些?这些更新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陈义汉院士:今年的长城会在日程设计上,扩增了日程委员会专家队伍,从2018年的16位专家增加到62位。这些专家均是全国各大心脏中心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中坚力量,这也体现了长城会从学科建设角度对中青年医师学术素养的培养。

今年长城会共设有15个领域,58个论坛,分会议数量累计高达400多个(包括联合论坛、专题会、工坊、卫星会等),国内讲课专家达1800多人。大会将转播冠脉手术19台(11家医院)和电生理手术32台(7家医院)。丰富多彩的学术内容,不仅传播了新理论、新技术、新指南和新规范,还传播了长城会的精神和思想。我们希望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促进我国心血管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结合目前心脏病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学术研究热点,我们对学术论坛进行了重新整合,新增冠脉介入安全倍增论坛、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论坛、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论坛、冠脉介入复杂病例论坛、左心耳封堵论坛、儿童心脏病论坛、体外生命支持论坛、成人先心论坛和肾动脉去神经论坛等10余个论坛,再一次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氛围。
对于特殊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领域,大会新设立“儿童心脏病论坛”,邀请全国顶尖的儿童心血管领域的专家与学者进行授课,学术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复杂心律失常、儿童肺动脉高压、川崎病等疾病的诊治,并介绍了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筛查的临床实践。该论坛聚焦儿童心血管领域前沿进展,为广大同仁搭建了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
今年长城会,还增设了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论坛。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尽管临床医师尽力治疗,但效果不尽人意,是临床的一大难点。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手术的治疗策略与传统治疗策略不同,通过本论坛的手术转播和知识讲授,希望国内外专家能关注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共同讨论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的治疗策略,引发对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技术的重视和深入思考。
大家知道,ECMO系统又称体外生命支持系统,是抢救心肺衰竭的终极支持手段,其重要性有目共睹。本次论坛将组织近年来活跃在体外生命支持治疗一线的国内学者与会报告我国在这一方向的现状和研究热点,探索和引领ECMO在我国的应用,以期规范和提高我国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应用水平。
随着大量临床研究结果的发布,左心耳封堵为预防卒中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新增设的“左心耳封堵论坛”将分别就左心耳封堵的适应证、指南推荐、单中心经验、封堵策略、流程优化等相关话题进行讲解,以推动此项新技术在国内开展及普及。
第一直播间今年将继续进行,计划举办30场高端专家对话访谈节目,在会议现场多个大屏幕进行同步播放,对热点或争议话题进行直面的深度探讨。
长城会配套书籍《心脏病学实践2019》今年将再次更新并改版,共分为6个分册,涵盖心血管疾病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血管病、结构性心脏病、心血管相关学科等重要领域,为参会专家学者提供了最新和权威学术信息。
首次设立“长城会杰出贡献奖”,这是长城心脏病学会议设立的重要奖项,旨在表彰在过去三十年岁月长河中对长城会做出突出贡献并付出深情的人们。
此外,长城心脏病学会议作为心血管领域的“国际直通车”,与多个国际学术组织合作,除了常规的联合论坛外,还设立了各类实战操作项目,让与会专家学者更有参与感,收获更多。比如:与AHA(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开设的高质量心肺复苏挑战工作坊,使用最新的心肺复苏培训技术,邀请到经验丰富的专业讲师,与参与者共同体验和交流,促进心肺复苏技能的掌握。成功完成测试并达到高质量心肺复苏标准者,将颁发合格证书和纪念徽章。另外,这次大会还将联手ACC(美国心脏病学会)首次在中国举办FIT Jeopardy答题赛,为参赛者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有机会与业界大咖近距离接触,并接受ACC教员专业点评和建议。




《门诊》:成功走过30年历程的长城会是中国心血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您对长城会未来发展有何期许?


陈义汉院士:2019年,长城会迎来三十周年华诞。30年不平凡而光辉的历程,见证了我国心血管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海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陪伴着一批批骨干精英茁壮成长。思源致远,让我们携手同行,探索和创立心脏病防控的中国模式;铭记初心,让我们再次扬帆起航,承载健康心脏之使命,续写新的卓越与辉煌!衷心希望,今年乃至未来,长城会将牢牢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和使命,既继承传统与经典,又追求创新与超越,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成为集权威性、学术性、实用性、时效性为一体的全球一流的心血管领域学术交流平台和年轻医师与学者成长的摇篮。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自《门诊》杂志